韩国总统李在明嘴上喊着“修复中韩关系”,行动却彻底露了馅。 他刚拒绝出席中国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转头就宣布先访日本、再飞美国,行程精确到小时——8月23日见日本首相石破茂,25日会晤特朗普。中方早在6月初就发出邀请,韩方拖了13天,最后用“行程冲突”“怕美国误会”两个借口搪塞。为堵中国的嘴,他派了国会议长带团出席阅兵,被韩媒嘲讽为“二号人物敷衍了事”。 这场外交戏码,暴露了韩国在中美夹缝中“既要中国钱,又怕美国枪”的狼狈。 贸易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中韩贸易额3280亿美元,中国连续21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但李在明宁可签下对美国3500亿美元“卖国协议”,也不敢得罪白宫。
李在明的对华态度从竞选起就埋下伏笔。 他多次公开批评前总统尹锡悦“亲美反华毁经济”,称中韩关系恶化导致韩国贸易逆差飙到400亿美元,还承诺上台后坚守“台海中立”、扩大对华半导体合作。 这些言论被韩国保守派贴上“亲华”标签猛烈攻击,甚至成为选举辩论的焦点。 然而今年5月26日,他刚公布外交政策就变调:一面说“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一面强调“韩美同盟永远是第一位”,试图用“实用主义”包装首鼠两端。
转折发生在7月。美国特朗普政府突然对韩国挥舞关税大棒,要求8月1日前支付4000亿美元投资,否则加征25%关税——这笔钱相当于韩国全年财政预算的80%。 同时,中国发来抗战阅兵邀请函。 李在明被架在火上烤:青瓦台内部争论13天,亲美派警告“去中国会得罪美国”,经济派呼吁“别断中国市场”。 最终他选择向美国低头,以“行程冲突”为由拒赴北京,却在7月19日的午餐会上对元老金钟仁表态:“永远把韩美同盟放首位”。
拒绝中国的代价立竿见影。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占总量63%,但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暴跌18%,三星西安工厂产能闲置。 为挽回局面,李在明搞出“补救套餐”:派国会议长禹植元、前议长朴炳锡和“中国通”议员金太年组团参加阅兵,还附上亲笔信解释。 但这套阵容被韩媒《朝鲜日报》直批“诚意不足”——国会议长在韩国权力序列仅排第二,而十年前朴槿惠出席中国抗战70周年阅兵时,中韩贸易次年增长11%。
更打脸的是李在明的行程表。 8月13日,韩国总统府公布:23日访日见石破茂,25日赴美会特朗普。 把日本放在首访国,打破韩国总统“先访美”的传统;而9月3日阅兵前密集见日美领导人,被学者解读为“向美国递交投名状”。 据青瓦台内部透露,李在明要和日本谈半导体材料供应、朝核情报共享,对美国则祈求将25%关税降至15%,代价是进一步开放韩国市场。 讽刺的是,他访日时间卡在8月24日——日本战败投降日前一天,韩国民众对日好感度仅20%,网友怒骂“忘了殖民历史吗? ”。
美国的钳制是李在明变卦的核心。 驻韩美军司令部坐镇首尔,战时指挥权捏在美国手里。 7月底,韩美签署3500亿美元合作协议,要求韩国投资1500亿帮美国重建造船业,甚至转让LNG船舶核心技术。 协议还规定:韩国对华投资超1亿美元需向美国报备,等于让渡经济主权。 韩国外长赵显为表忠心,8月初在《华盛顿邮报》称中国是“地区麻烦制造者”,遭中国使馆驳斥后,总统办公室24小时内紧急灭火,自扇耳光。
李在明的困境也是韩国的缩影。 他竞选时高呼“不在中美间站队”,但执政后立刻被现实打脸:保守派控制国会多数席位,外长等高官多由尹锡悦旧部担任。 当首尔街头爆发围堵中国使馆的反华游行时,韩国警察放任不管,政府仅口头“谴责”。 而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刚解除,美国又加码要求韩国配合介入台海,李在明虽公开拒绝,但韩美正偷偷修改《共同防御条约》,企图把“协防台海”塞进条款。
经济捆绑让韩国更难脱身。 韩国锂、稀土等60%原材料依赖中国,半导体设备30%靠美国进口。 李在明访美最迫切的任务是求特朗普降关税,但美方要求韩国用“市场开放+技术转移”交换。 三星会长李在镕被派往中国谈合作,试图松动“限韩令”,而同一时间,韩国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50%关税。 这种分裂操作让企业无所适从:现代汽车对华出口份额已跌三成,韩国农民扛着“身土不二”标语抗议政府贱卖农业市场。
韩国外交的“软骨病”在历史问题上尤其刺眼。 李在明曾因日本强征劳工问题绝食抗议,但如今为换取半导体材料供应,他对日本殖民史闭口不提。 访日议程中,“慰安妇”等敏感议题被刻意回避,聚焦点全是经济合作。 韩国纽西斯通讯社挖苦:“实用主义=给历史伤口贴钞票”。 而中方邀请李在明参加抗战阅兵的本意,正是基于中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记忆——八十年前半岛与中国承受过同样的伤痛,但如今青瓦台的选择让历史共识沦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51配资-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贵阳本地股票配资公司-股票如何申请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