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有军
“咩”一声清脆的羊叫打破了清晨的宁静,5000多头湖羊齐声应和,奏响了舒兰市七里乡的“致富晨曲”;“咯咯哒”的鸡鸣声中,5万只白羽肉鸡在吉林市龙潭区北乡北山村七组自动化设备照料下茁壮成长;“哞”的牛叫声回荡在桦甸市现代化牛舍,昔日的矿工如今成了养殖能手;此起彼伏的蛙鸣声里,一只只东北林蛙正“跳”向全国市场……走进田间地头,听一听金融“活水”滋润下,那些关于“破茧成蝶”的鲜活故事。
“贷”动特色养殖 湖羊产业“羊”帆起航
清晨五点,舒兰市七里乡松柏村穆思利牧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标准化羊舍里,5000多头湖羊正等待着早餐。公司经理任星一边查看羊群状况,一边和邮储银行(601658)舒兰市支行的客户经理孙龙飞讨论着新羊舍的建设进度。
2020年,任星带着第一批700只湖羊来到舒兰创业。虽然技术过硬,但资金短缺让他的发展计划屡屡受挫。“去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找私人借贷利息太高,一年辛苦钱大半都给了利息。”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难,任星仍感慨万千。
转机出现在2022年。邮储银行舒兰市支行开展“走千村进万企”活动,客户经理孙龙飞主动上门服务。让任星意外的是,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了一周时间,30万元“极速贷”就到账了。
有了资金支持,任星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今,企业存栏量已达5100只,今年又通过邮储银行农业担保贷款135万元,正在新建4栋现代化羊舍,预计年底存栏量将突破1万只。
“贷”动转型升级 资源枯竭企业“牛”转乾坤
在桦甸市永盛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场,经理李兆海正在查看西门塔尔牛生长情况。宽敞明亮的牛舍里,上千头毛色光亮的肉牛正悠闲地吃着饲草。
“三年前我们还是一个面临资源枯竭的煤矿,转型最难的就是资金和技术。”李兆海摸着牛栏回忆道。2021年,永盛矿业决定转型发展养殖业,但新建一个现代化养殖场需要巨额投入。正在企业举步维艰时,邮储银行桦甸市支行伸出了援手。
“我们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了组合贷款方案。”邮储银行桦甸市支行小额贷负责人高冲介绍,2023年先发放200万元农担贷款支持基础建设,今年又追加500万元抵押贷款用于扩建,让企业顺利度过了转型阵痛期。
如今,这个占地35公顷的产业园已建成4个现代化牛舍,存栏肉牛2000头。更令人欣喜的是,企业还建成了年加工2万头的屠宰场,开发了100公顷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今年我们正在建设二期工程,明年存栏量将达到5000头。”李兆海信心满满地说。
“贷”动规模升级 养鸡能年入50万
在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北山村七组,38岁的村民隋志龙站在现代化的鸡舍前,正在指挥一台30吨的饲料车卸货。2020年,他回到家乡养鸡,如今年收入50万元,谈起创业的经历,隋志龙说最感谢的就是邮储银行。
2020年,隋志龙回到北山村,从父亲手里接下了养鸡事业,但是由于资金的局限,规模迟迟无法扩大。2022年底,当他得知邮储银行正在扶持红毛大公鸡的项目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出了申请。
邮储银行天津街支行信贷客户经理王胤然介绍,当时隋志龙准备好申办材料后,从申请到放贷,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
隋志龙拿到30万元极速贷后,建起了一个800平方米的现代化鸡舍,能够养殖18000多只鸡,自动喂水、自动上料、自动除粪。 2023年,他又投入100万元,新建了1300平方米的鸡舍,能养3万只鸡。
规模扩大了,品种也提级了,从红毛大公鸡到白羽鸡。如今,隋志龙两个鸡舍能养5万只白羽鸡,42天出栏,一年能养六茬白羽鸡,净赚50余万元。
“贷”动特色产业 林蛙经济“跳”出致富路
桦甸市海波蛤蟆参茸店里,店主冯海波正忙着给外地客商介绍林蛙油的功效,妻子陈桂华则在电脑前处理电商平台的订单。
冯海波介绍,林蛙收购从每年8月持续到次年5月,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今年,邮储银行为他们提供了150万元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
桦甸市林业资源丰富,林蛙养殖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受资金限制,产业发展缓慢。邮储银行桦甸市支行针对林蛙产业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养殖户和经销商提供灵活便捷的信贷支持。在金融“活水”的滋润下,如今桦甸林蛙经营户从最初的8家发展到42家。“通过我们介绍,已经有两位亲戚也在邮储银行贷了款。”冯海波说。
截至6月末,吉林市分行“三农”业务贷款余额25.06亿元,重点支持了万昌大米、蛟河木耳、桦甸肉牛等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邮储银行吉林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服务体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为吉林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真正润泽“三农”,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51配资-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贵阳本地股票配资公司-股票如何申请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